查看原文
其他

去冥想吧,别问为什么

Jade 禅与宇宙维修艺术 2019-04-23

作者/Jade

插图/美国插画师 Ryan Peltier作品


作为一个初学者坚持冥想有一段时间了,之前发表过一篇《冥想即自由》,分享了一些个人的体会。期间陆续有朋友来问我更多具体的问题,而我也渐渐有了更深的体悟。这里就把身边朋友关心的问题以问答形式再次分享,仅代表个人观点。




为什么冥想现在这么火?


冥想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教的”瑜伽“和禅宗的”打坐“,又叫内观。禅宗非常强调”直接体验“,所以你会发现佛法经典都是很模糊的说法,比如说空,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但是是什么?它不会说。它最多会通过“直指”启发你,比如拈花一笑的故事。而打坐是必不可少的“直接体验”的方法,就是让你自己去发现世界的本来面目。


禅宗发展到西方后,发展出新的概念,比如冥想(meditation),正念(mindfullness ),还有新的分支方法,比如硅谷和好莱坞流行的超越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西方哲学一如既往地更偏重”实用“,所以更容易传播,以至于冥想在一些KOL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了像瑜伽一样的健康生活文化。


不过东方也好,西方也好,不同的门派和名字也好,本质都是一样的,殊途同归。我认为如果不是研究者或已经比较专业的练习者,不需要去关注太多的概念,开始的时候怎么简单怎么来。所以禅宗里有一句话”只管打坐”,就是不要被太多的概念迷惑,也不要过多地去纠正姿势,方法的对错,这些在过程中会自我调整。冥想是一件非常,非常自我的事情,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




冥想到底有什么好处?


网络上和媒体上推荐冥想的素材已经非常多了,感兴趣的人相信都有途径了解,目的因人而异。这里只分享下个人感受:


轻松一点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的大脑需要休息。佛说,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算我们睡觉的时候,大脑还是在思考,并没有真正的休息。为什么要让这只旋转的陀螺暂时停下来?因为人除了大脑的理性思维,还有意识。至于意识是什么,和灵魂有什么区别,和心有什么联系,这个科学才刚刚开始探索,感兴趣可以分别讨论,不是这里的主题。我们暂且理解为,意识是比思想和念头更恒定,更本质的”另一个我“。


我个人冥想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而且每天的时间并不能保证,但已经感受到冥想对生活带来的真实变化。


第一,更清醒。在自己被情绪,被习惯,被左脑思维或右脑感情控制的时候,会更快地跳出来,让那个念头过去。


第二,注意力提升。你可以找时间观察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是如何被手机塑造成一个注意力(attention span)极短,碎片化思考的人。注意力不仅关乎思考,工作,也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运动耐力。以前我总是在运动的”痛苦期“想着什么时候跑完,什么时候结束。但现在注意力能自然地安放在呼吸上,反而轻松很多。


第三,非常养生。我冥想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生理上的明显反应,比如俗称的”气动“,或武侠小说里说的”打通任督二脉“,所以好奇地研究了很多相关的医学理论,比如黄帝内经。直接的经验是,气脉更加畅通,手心脚心常年微微发热,身体柔软,皮肤更好(这个可能是内分泌导致)。而西方神经科学研究的更多是冥想对大脑的影响,这个有空单独介绍。


回到题目所言,还是建议大家放下功利心,不要问有什么好处,为什么。只管冥想,你会有自己的体验。去试吧,去玩吧,去直接感受吧。




冥想的方法到底是怎样?应该听谁的?


网上介绍冥想方法的视频和文章已经很多了,这里不赘述。我个人用的是南怀瑾的“七支坐法”(七支坐法的要点——南怀瑾讲授 - 简书),但其实初学者不用那么多讲究,只要尽量盘腿,尽量坐直,避免容易睡着的姿势和对身体不好的姿势,就都可以。不要陷入对任何一个具体方法的执着。这里给出几个个人建议:


关于盘腿:双盘 > 单盘 > 散盘,如果散盘都不行,就按儒家说的“正襟危坐”,也可以。如果腿麻了,没关系,观察你麻的感受,也是冥想的一部分。练习多了,腿麻就会越来越少,后面反而全身柔软,腿盘的很舒服。中医强调人的双足,打坐有利于下肢的健康,到了老年会有明显的区别。


关于呼吸:一开始可以从1数到10,再从10回到1。思绪比较多的人数出息,身体比较弱的人数入息。渐入佳境之后,就不用数数了,有意思地关注,跟随自己的呼吸就可以。我用的是数出息的腹式呼吸,关注腹部,这样可以气沉丹田。不仅要数息,还要知息长,知息短,就是呼吸的质量。


关于时间:初学者尽量减少时间,增加次数。哪怕每天只有5分钟,也可以。我现在一般40分钟,最开始只能坚持10分钟。以前我用headspace记时,但后来就不用了,身体有自己的生物钟。


关于环境:哪里都可以,当然最好是安静,熟悉的环境。我在家就是留了一个冥想的小角落,一张瑜伽垫,一个坐垫。有时在车上,飞机上我也会冥想,可以闭目,也可以睁着眼睛。其实只要是你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呼吸上,再多的干扰也没关系。


至于听谁的,我觉得网上宣传冥想的人没几个是真的自己坚持冥想的,不用太在意他们的宣传。冥想是所有的“生活方式”里门槛最低的,你不需要特殊的地点,工具,不需要花钱,也不需要读各种书看各种视频加各种群。所以出于商业目的的冥想倡导者比较难赚钱,你也不要被忽悠。




冥想的最终目标或追求是什么?


我有一个美国朋友对冥想的总结特别一语中的,他说冥想就是focus on not focusing。关注你不能关注这一点。看着脑海中的念头来来去去,就是冥想的全部。所以不要去禁止你的思想,也不要执着于追求“空”。


至于为什么要关注念头的来去,这是一个庞大的哲学问题。简单地说,我们的人生就是无数个念头组成的。像大海的波浪一样,浪前还来不及消失,后浪就追了过来。甚至有些你觉得重要的人生选择,大的不得了的生活难题,也都只是因为一念而起,起心动念。什么梦想,什么欲望,什么爱情,什么痛苦,只不过是念头。而被念头控制而不自知,就是佛所说的一念无明。


意识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无欲无求,甚至消极的生活态度。相反,带着豁达的心态去看待生命的过程,去“放过”小我执着的假象,才会自发地生出生命真正的创造力,就是所谓的道法自然。


所以,别再问这么多为什么,跟随心而不是思想。对我自己来说,冥想对生活的终极意义就是“活在当下”。把注意力每时每刻都放在当下,他们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你连当下也没有。你只是在尽情地经历和感受”变化“,这个唯一永恒的东西。




冥想跟宗教有关吗?


其实不止冥想,禅宗本身跟宗教有渊源,但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也系统性地阅读过很多佛教,禅宗,印度瑜伽,还有西方脑科学,西方哲学的经典。但最感兴趣的,还是他们相通的部分。


我曾经在随笔中写到:“看纪录片《三摩地》,对一个观点非常认同。就是各种宗教,瑜伽,冥想的仪式,其实是远离世俗执着之后的另一种执着。前者是更多的物质,更多的爱,更多的拥有,后者则是更多的”空“,更多的”无我“,更多的”得道“,甚至比前者的欲求更深。《金刚经》里说,一个潜心修行的人最后一步要修的是忘了法,忘了佛。因为处于某种目的去修行,去布施,就已经偏离了自然的状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态度和生活方式应该是心灵平静的结果,而不是心灵平静的手段。”


所以,禅比宗教更少,也比宗教更多,因为它不追求和执着。除了上文提到的纪录片,再推荐几本相对中性,与宗教无关的优秀著作:

《the power of now》- Eckhart Tolle

《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 》- Andy Puddicombe

《长青哲学》- 赫胥黎

《静坐的科学与心灵之旅》 - 杨定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南怀瑾 (不要被题目吓到!)




什么运动可以帮助提升冥想能力?


冥想和运动是相互促进的,比如很多运动员都会通过冥想促进注意力和心理素质的提升。瑜伽可能是所有运动中和冥想最相近的,非常强调对内的探索,关注呼吸,锻炼内脏和骨骼肌肉。甚至有一种说法是”流动的冥想“。


跑步和游泳也是冥想的好机会。如果你平时听歌来对抗无聊,现在可以试试在跑步和游泳的时候关注自己的呼吸。这样既可以运动又能冥想。




进阶的过程中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可能我不适合回答,因为我还只是初学者。不过随着冥想的状态越来越好,你很有可能会对很多问题感到好奇,比如神经科学,中医,禅宗,甚至量子物理。你也会开始研究一些细分的方法或门派,或参加更专门的活动。


不同的冥想细分方法,一般的区别是观想的对象不同。比如光瑜伽是观想身体内的光。白骨观是观想自己变成了一副白骨,最后连骨头也消失不见,变成了灰烬。这种方法一般被视作一种”捷径“,因为濒死体验,和”自己“的消失,最有可能让人到达无我的境界。但是它需要你对解剖学有所了解,而且还必须见过人肉体的死亡过程。


还有一些人会开始参加“禅七”这样的集中时间的冥想活动。中国的很多寺庙都有每年固定的禅七时间,香港有静观中心,台湾有佛光山等圣地,日本,印度,巴厘岛等有禅宗文化的地方也都有这样的选择。不过,禅七要面临的是7天或以上的连续打坐,身体和精神都要有充足的准备,也很难有人有这种与世隔绝7天的奢侈。


我的建议是,除非已经非常喜欢冥想,立志更深入地研究,不然没必要去追求更复杂的东西,也没有必要去找老师。冥想并不是为了有所得,也没有学位证书。就算有更高明的人,冥想也不是一门可以传授的知识,它只是一种个人体验。




如何对待冥想中遇到的“神秘体验”?


是的,随着认识一些有长期冥想经验的朋友,我知道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神秘体验确实存在。如果你试过蘑菇,LSD,死藤水等等药物,那么这些跟长期冥想的人所能经历的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我自己也有过几次”神奇“的经验,不过都还停留在四禅八定的初级阶段,最多只是身体感受,还没到看到什么幻想的程度。但即使看到了幻想,多数也只是因为气对视觉神经的作用,没有什么大不了。


所以,对于神秘体验,遇到了就让它过去,没遇到也不要追求。智慧不够的人,很容易误入歧途,走向迷信,或其他的极端。所有的感官体验其实也只是”相“,不必执着。




如何开始?


我之前给很多朋友推荐过headspace这个App,但这也不是必须。现在,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数自己的呼吸,从1数到10。你是不是走神了?想到了什么?把它,这个念头,写下来,留言给我们。


好了,你的第一次冥想已经完成了!



你可能错过

冥想即自由

漫话茶品

一只老鸟的理财随想



· end ·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 purpose of life.

——Walter Mitty



禅与宇宙维修艺术

账号:cosmosrepai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